孩子“探颈”,危害的不止是体态,家长需重视!

创建时间:2025-03-10 16:40
 

本期导读

 

 

 

在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发现孩子有“探颈”的情况?这看似只是一个小动作,但背后隐藏的隐患可不少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孩子“探颈”的成因、危害以及如何改善和矫正。

 

什么是“探颈”?

探颈,也叫头前引,是指颈椎自然生理曲度变小或消失,导致头部向前方探出的状态。

头前引成因

 

01.

姿势不正确

长时间低头看书、写字,或者睡觉时枕头过高或过低,都容易导致颈椎肌肉松弛引起头前引。

02.

生理发育

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,颈椎骨骼和肌肉组织还未完全发育成熟,也容易出现头前引现象。

03.

呼吸模式异常

日常以胸式呼吸为主导,会导致颈椎上段的辅助呼吸肌群过于紧张,颈椎被迫向前移动,形成头前引。

04.

骨骼畸形

颈椎骨骼畸形、胸椎后突等骨骼问题,同样会引发头前引。

05.

扁平足

扁平足的孩子,在行走时会出现步态不稳等异常步态,为了保持身体平衡,孩子会不自觉地调整身体其他部位的姿态,如头前引的不良姿态。

头前引危害

 

01.

影响体态美观

头前引会影响孩子的体态,使孩子的颈部线条变得不美观,还可能引发驼背、高低肩等不良体态。

02.

引发疼痛

长期头前引会对枕、颈部肌肉造成牵拉,导致局部软组织疼痛。

03.

颈椎活动受限

头前引时,肌肉、韧带在疲劳状态下会增加颈椎小关节压力,导致韧带拉伤并造成颈椎活动受限。

04.

颈椎曲度退变

头前引可能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,增加颈椎局部压力,引发椎管狭窄、椎间盘突出等继发性损害。

05.

影响呼吸和脑部供血

头部前引会使颈椎的生理曲度变直,导致颈椎压力增加,进而影响呼吸功能,减少氧气摄入,还会压迫血管,导致脑部供血不足,引起头晕、头痛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。

如何改善及矫正头前引

专业评估

踏踏虎首先会对孩子进行专业的足部及体态评估,并详细分析其足部情况及探颈的具体程度和成因,这一步骤是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的基础。

定制化矫正方案

基于评估结果,踏踏虎会为孩子制定一套个性化的矫正方案。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 
1
 
 
 

 

定制

矫正足垫

 

 

 

 
根据评估情况,对于因扁平足等足部问题引起头前引的孩子,建议定制专属矫正足垫,从而有效地支撑足弓,改善足部受力不均的问题,减轻颈椎和脊柱的压力,有助于缓解孩子头前引症状。
 
2
 
 
 

体态调整与锻炼

01.肌肉放松

 
通过专业手法按摩颈部肌肉,帮助孩子松解僵硬的肌肉和筋膜组织。
 
02.靠墙天使

 
方法:身体自然靠在一面墙上,目视前方、下颚微收,将手臂外展,双手举起呈L形,小臂紧贴墙面,然后手臂往上推,注意不能耸肩。每天进行多次(如3~4次),每次重复10次以上。
目的:强化背部后三角肌和斜方肌,有助于改善头前引的姿势。
03.仰卧颈部抬起

 
方法:仰卧在床上或垫子上,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交叉放在胸前,然后颈部用力抬起头部,使下巴靠近胸部,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。可以重复多次进行。
目的: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,改善颈部前探的姿势。
 
3
 
 
 

 

居家康复指导

 

 

 
01.改变不良习惯
一是尽量减少长时间低头的行为,如使用电脑等,尽量将屏幕提高到和眼睛平行的位置;二是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,背部挺直,头部不要前倾。
02.调整睡姿
选择合适的枕头,避免枕头过高或过低,保持颈椎的自然曲度。
03.调整呼吸模式
呼吸方式改为腹式呼吸,能够帮助放松颈部和胸部的肌肉。
04.定期进行拉伸和锻炼
按照上述提供的拉伸和锻炼动作在家进行练习,保持一定的频率和次数。

专业守护,踏踏虎在行动

踏踏虎儿童足脊管理连锁品牌专注于3~13岁儿童足脊问题的非手术矫正,运用意大利全息数据检测技术,由专业康复师团队一对一定制矫正方案,并配合医学专家与运动康复专家共同研发的训练课程,从评估检测开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。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孩子走得更远、跳得更高!

 
 

 

踏踏虎小贴士

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体态,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同时记录好孩子的居家锻炼情况及进展,并随时与康复师沟通,以便及时调整训练方案。

 
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
一切视自身情况以医生诊断治疗为准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