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肌肉失衡分析

创建时间:2025-05-12 16:58

导读

 

 

 

调查显示,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预计超过500万,脊柱侧弯,不仅关乎外观形象,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肌肉失衡问题,进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。本文将从儿童青少年的视角出发,深入剖析脊柱侧弯与肌肉失衡的关联、失衡的具体表现、科学的干预策略,为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
 

Q

脊柱侧弯与肌肉失衡有何关联?

A

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骨骼和肌肉系统尚未完全成熟。此时,若长期保持不良姿势、缺乏运动或遭受外伤等,极易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力量失衡。

正常情况下,脊柱两侧的肌肉力量保持平衡,共同维持脊柱的稳定。然而,当脊柱发生侧弯时,这种平衡被打破,一侧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另一侧则相对松弛。这种失衡不仅会导致疼痛,还可能加速侧弯的进展,形成恶性循环。

脊柱侧弯导致的肌肉失衡表现

肩颈部失衡

 
 
1
 
 
 

 

 

斜角肌失衡

  • 在上胸椎后凸的儿童青少年中,斜角肌受损明显,会导致肋骨在前方降低,肺尖收窄。这会影响颈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,导致颈部疼痛、僵硬和头晕等症状,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。
 
2
 
 
 

 

 

胸锁乳突肌失衡

  • 胸锁乳突肌在脊柱侧弯的儿童中可能出现一侧紧张、一侧松弛的情况,导致头部向一侧倾斜,影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功能,孩子可能会出现头痛、视力模糊等症状。

上肢肌群失衡

 
 
1
 
 
 

 

 

胸肌失衡

  • 因拮抗肌力量降低而更显紧张,肩胛带区被拉向前,最终挤压肺尖。这会影响上肢的灵活性和力量,导致上肢活动受限和疼痛,孩子在进行体育活动或日常活动时可能会受到影响。
 
2
 
 
 

 

 

肩袖肌群失衡

  • 脊柱侧弯可能导致肩袖肌群的力量不均衡,影响肩关节的稳定性,增加肩关节脱位和损伤的风险,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。

胸椎段失衡

 
 
1
 
 
 

 

 

肋间肌与腹肌失衡

  • 以脊柱右凸为例,右侧的腹外斜肌和左侧的腹内斜肌会被拉长,肋隆凸向外或向后移动;相对的,对侧的肌肉则会缩短,前肋隆凸向前向内移动。这种失衡会导致胸廓形态异常,影响呼吸功能,孩子可能出现呼吸浅快、易疲劳等症状。
 
2
 
 
 

 

 

背阔肌失衡

  • 背阔肌在脊柱侧弯的凹侧短缩,会将肩胛下角压向肋骨,使其前移;在凸侧,背阔肌拉长,会使得肋骨后移,肩胛下角向后向上提升,肩胛骨上半部分向前旋转,肋骨隆凸增加。这会导致肩胛骨位置异常,影响上肢的活动范围和力量,孩子在进行上肢运动时可能会感到受限或疼痛。

腰椎段失衡

 
 
1
 
 
 

 

 

腰方肌失衡

  • 单侧收缩会导致腰椎横突拉向一侧,出现腰椎的偏移及扭曲,造成腰椎段脊柱侧凸。长期失衡会加重腰椎间盘的压力,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,孩子可能会出现腰痛、下肢麻木等症状。
 
2
 
 
 

 

 

竖脊肌失衡

  • 脊柱侧弯的儿童,凸侧的肌肉较紧张(代偿性),如胸椎右凸时,会导致左颈段、右胸段和左腰段的肌肉代偿性紧张(长度增加)。这会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力量不均,进一步加重侧弯程度,影响孩子的身体姿势和运动能力。

矫正策略

 

01.

支具矫正:对于Cobb角在20°~40°的脊柱侧弯,支具矫正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矫正方法。支具可以防止或延缓脊柱侧弯的进展,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支持。

 

02.

手术矫正:对于Cobb角在40°以上的脊柱侧弯,或角度加重较快、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青少年,手术矫正可能是必要的选择。手术通过矫正脊柱的弯曲,改善肌肉的平衡状态,从而恢复脊柱的正常功能。

 

03.

康复锻炼:脊柱侧弯常伴随躯干两侧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不对称,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设计动作,强化弱侧肌肉、拉伸紧张侧肌肉,恢复脊柱周围肌群的平衡状态,为脊柱提供对称支撑。对于需要佩戴支具或接受手术的孩子,康复锻炼是重要的辅助恢复手段。

 

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

一切视自身情况以医生诊断治疗为准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